校訓-中台四箴行
創辦人於普台教育研習營課程開示
「上」指的是輩份、社會地位、乃至於學識涵養在自己之上者;「敬」,是恭敬、尊重。例如家庭中子女對父母、兄長,學校裡學生對師長,社會上部屬對主管,乃至社會賢達、對國家有貢獻者,都要保持恭敬的心念。如同儒家所說:「愛人者,人恆愛之;敬人者,人恆敬之。」以佛法而言,就是因果的道理;尊重他人的因,即能得受人尊重的果。
慢心是為人處世的大障礙。有了驕慢心,在言行舉止上就會自以為是,不尊師重道、不尊重他人;在社會上做事,則常自認為懷才不遇,和同事也難以相處;在學習上,慢心會障蔽自己的智慧,見不到真相。所以儒家說:「惟賢惟德可以服人」,驕傲自大,人必遠之。
尊敬心、恭敬心是去除我慢的良藥。佛法提到,有一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一分業障;有十分恭敬心,就能消除十分業障。消一分業障,就能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;消十分業障,就能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。平時養成恭敬心,為人處事知進退、守禮儀,態度圓融謙恭,便是在提升自己的福德和智慧,不論生活與學業、事業、家庭,皆能圓滿有成。
慈悲心是對治瞋心的良藥。瞋心屬火,所謂「火燒功德林」,瞋心太大,不但會損害身體健康,也容易導至與人不和、多結惡緣的果報。內心和外境是一體的,瞋心一起,所感招的就是世界上的戰爭、刀兵災、火災等天災人禍。希望外面的境界清淨、太平、安定,則須先從淨化自心做起。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心淨則佛土淨」,心清淨了,所處的世界就是淨土。能夠「對下以慈」,既是自利又能利他,人生就很自然會很安詳、和諧,處處都是光明。
「和」就是無諍,也是作主。佛法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:「忍之為德,持戒苦行所不能及;能行忍者,乃可名為有力大人。」在世間上,一般人對於事情常因為觀點不同而各持己見,起了煩惱沒有覺察,還自以為有道理,到處找人評理;或者因為不和合,結了惡緣,產生成見;以這樣的態度來作人做事,自然不容易成功。無法與人和合共處,對學習也是大障礙。
在學校及社會上,團結和合才能長期穩定地發展。如果不和合,就如同兄弟鬩牆,自亂腳步;如同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。所以無論家庭、團體、社會、國家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和合都是極為重要的觀念。
對人真誠,能獲眾人信賴;對事以真,將事情做好,就是做事的大原則。無論是上班、家庭,為公、為私,乃至於學習功課都要認真負責。研究學問要全力以赴,不能錯用一字一句或抄襲他人,要探索研究有自己的思路、看法與見解,學問才能有所成就。做事業的人也要認真負責,該做的事絕不推諉,而且盡力去完成,不遲到、不早退,平時能做到認真負責,為人處事自能受人信任,事業必定有成。
所以「對事以真」,做事認真負責就是福報。經云:「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」,福報是由小的善法點點滴滴聚集起來的,若能廣集福慧資糧,人生自然光明如意;如果人人都能夠廣集福慧資糧,社會就能安定祥和。
如此,從多元方向以成就學生之品德、智慧、定力、技能,期勉普台學子秉持四大校訓精神,皆能孝順父母、恭敬師長,為堂堂正正的社會人;具多才藝而德能躬行,為砥柱中流,為成大功立大業於世界之碩德。從發展科學、哲學、教育、政治、經濟以貢獻世界;從啟迪良知良能、慈悲、智慧以利益大眾,真正發揮光明之性德,使人生臻於至善,是為創辦普台國民中小學的究竟意義。